X

视 频

作为深圳市市区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新市政”创新试点,罗湖鹿丹运动中心是探索存量更新,集约发展的具体实践。将推动鹿丹调蓄水池市政设施上盖低效用地焕新为全民共享的体育运动中心,为罗湖区、福田区以及深港城市界面和滨水公共空间带来重塑与焕新。

项目基地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红岭路南向尽端,南临深圳河面向香港,西临罗湖区污水处理厂,东侧为中海天钻高层住宅小区。基地内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下二层为大型调蓄水池,地下一层车库的柱子约有一半落在地下二层的梁上。运动中心功能包含约16个室内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多个室外7人制足球场和室外篮球场,规模不算小。基地内有很多地下室出地面的楼梯间和排气管井,一条必须保留通往深圳河碧道的市政路。基地旁边有一个临时大巴车站。

本项目室内体育场馆体量较大,紧邻现有住宅小区,并且有对地下现有调蓄水池结构造成损坏的风险。我们认为把加建的体量置于北侧闲置的空地上,把调蓄水池上面的场地做为绿化公园,与深圳河碧道以及西侧污水处理厂屋顶绿化公园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开放的公园绿化系统。对于这个特殊的场地来说是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如何高效统筹利用好城市零星闲散用地同样也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研究课题。

我们将16个室内球场需要的大空间体量分为两个矩形体量,旋转90度叠置,将首层架空12米,保留场地内的市政道路,车库出入口,出地面的楼梯间和排风井等现有设施。形成一个离东侧住宅小区尽量远,朝深圳河和香港方向层级跌落的和谐建筑体量。新建体量形成了红岭路朝香港方向的一个标志性对景。也让滨河路在本项目一侧原本较为零乱的城市界面变得有序。新建体量的主要荷载全部落在空地区域,仅架空跑道和部分二层平台的荷载传递至地下调蓄水池原有的结构体系上。一条架空跑道串联本项目和西侧污水处理厂屋顶绿化公园,为公众提供跑步路径,也可作为污水处理厂科普教育参观路径。

深圳市民喜欢爬东部的梧桐山和西边的大南山,为了方便公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爬山,我们为本项目增加了一个新的运动项目–爬山。两条爬山体验路径从首层绿化公园延伸至建筑顶部。建筑师杨沫阳解释说:我们重新定义建筑的维护结构–立面(envelope).千百年以来,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建筑立面的属性是遮风挡雨,优雅美观,节能环保。我们要让建筑的表皮成为一个全时段对公众开放的共享公共空间,在这里人们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使用这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可以选择随意的路径游玩,向上攀登,可以从不同的高度和方向感知这个城市,欣赏香港方向的田园山水,欣赏深圳绝美的夕阳天际线。同时也让室内球场变成了类似室外球场的感觉,在建筑表面攀爬的人群和室内进行球类运动的人群在视觉上产生了联系和互动。我们希望这个建筑成为一个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公共开放空间,让不可预知的事件在这里发生。

在最上面一个矩形体量的结构杆件上,我们设置了红外线感应夜间灯光系统,建筑表面的灯条可随人群的移动而发生变化,灯光的变化与人群的密度和移动速度实时关联,让建筑在夜间成为一个有运动基因的炫丽图景。

项目地点:深圳市罗湖区
项目类型:体育运动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15500㎡
业主: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设计时间:2025.7-2025.8

主持建筑师:杨沫阳
项目负责人:严子龙
项目团队: 康乐,曾汝婷,张根

项目信息 视 频 图片序号1/15
Copyright©2025 UNIT 返 回<<
Render © UNIT